|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3-12-06
欧债危机后,德国跻身中国投资者首选的欧洲投资地。在拥有一万常驻华人的汉堡,进行商业注册的中资背景企业刚刚刷新了一个历史记录:突破500家。在这座欧洲城市里,甚至出现了专门的中德双语幼儿园。
12月4日,在上海访问的德国汉堡商会首席执行官施密特.泰伦茨(Hans-J?rg Schmidt-Trenz)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专访,他建议中企海外投资借力专业咨询机构,盼望有专门机构落实三中全会的“放宽投资准入”政策。
迄今泰伦茨在这个欧洲最古老的商会、亦为德国境内最大的商会任职18年,不仅如此,作为一名拥有政治学博士学位的经济学教授,从1993年起,他就在德国萨尔州大学讲授《非营利性机构理论》与《国际交往中的新经济机构》两门课程,他也亲历了中德贸易变迁。
海外投资要找专业咨询机构
《21世纪》:对一些已经在德国投资的中国企业家来说,他们担忧的问题其实很具体,诸如,德国商务签证的有效期只有3个月,而签证时他们的行程还必须要交待得很详细等等。
泰伦茨:你提到的签证问题,我们也在和德国外交部及德国驻中国的大使馆探讨,我们希望他们对签证政策的制定能符合中德经济发展趋势。
我认为,中国企业去海外投资,一定要找专业咨询机构帮他们提供咨询,这种咨询可以让他们在国外投资的时候减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中国企业还可以直接找德国当地的律师服务机构,它们可以提供中文服务。因为你只有在了解当地的投资环境与行事准则后,你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海外投资。
汉堡商会每年都要为中国企业组织4次研讨会,我觉得通过开展这样的研讨会,让这些在德国当地投资的中国企业能更多了解到德国的政策、法律及市场环境,这样让他们能感觉有一个了解信息的渠道,也能得到较多资讯。
《21世纪》:汉堡被称为“欧洲拥有中资企业最多的城市”,能否请你介绍一下在汉堡投资的中资企业的情况?这其中,中国的中小型贸易企业大约占据多大比例?
泰伦茨:在汉堡的中资企业很多是较大的企业,比如中远、宝钢等,还有很多是中国公司在汉堡的设置的一个贸易分支机构。我们大概有个估计,就是中国的中小贸易企业差不多占到在汉堡投资的中资企业的80%左右。
盼有机构落实“放宽投资准入”
《21世纪》:在德国企业来华投资方面,据你了解,对德国企业而言,他们希望中国能进一步调整适应自由贸易的哪些环节?
泰伦茨:回过头来想,过去的二三十年来,德国在中国的投资有很多,但大部分集中在德国的大企业。但这种大企业并非德国经济的全部代表,其实真正代表德国经济的是众多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如果要到中国来投资,它们更考虑到一些风险控制方面的因素,现在中国的一些新的政策以及改革举措可能会对德国中小企业来华投资有一些调整,包括给中小企业一些财务、融资方面的支持,也包括对私营、民营企业的支持。汉堡有一些行业特别发达,比如物流、旅游方面,像上海现在正在建设一个自由贸易区,而自贸区内涉及的一些行业其实跟汉堡相关行业契合度很高,那么通过放宽投资、放宽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参股的话,肯定会鼓励外国企业来华投资。
《21世纪》: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有关“放宽投资准入”的规定有很多讨论,还提及“探索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等规定,你关注过吗?
泰伦茨:其实这些德国企业担心的是,这些改革规定出台后能不能真正在实践中落实?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如果能够推出一个负责落实改革举措、负责对话的机构,将很有裨益,比如德国企业在华投资如果碰到相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跟该机构进行沟通解决。但现在中国没有这样一个能督促落实这项政策的机构。
《21世纪》:对上海自贸区有很多热议,你有什么看法?
泰伦茨:我们是非常欢迎上海自贸区建立的。因为上海自贸区建立的这个构思,就是能够在上海自贸区里对三中全会的一些新的经济开放规定做一个试验,通过这个试验,才可能将改革成果在整个中国推而广之,我觉得这个方式非常好。对德国企业来说,当然更想了解到时候会有什么样的非常具体的措施出台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