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伏击涨停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安全手机号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快捷导航
门户
Portal
量学论坛
BBS
盘前预报
涨停预报
伏击涨停系统
牛股预报
教练天地
周末讲座
问之宝
智慧精灵
量学云讲堂
王子文汇
VIP专栏
股市快讯
股市探秘
股票公式
听课笔记
识庄跟庄
学员天地
名人传奇
特训专栏
日志
Blog
热门好贴
AI文库
最新公告
量学新人
特训专栏
视频课堂
量学博客
服务电话:400 1098 448
当月排名
年排名
涨停记录
最新公告
新人新帖
批评建议
服务电话:400 1098 448
搜索
搜索
热搜:
量学论坛
量学选股公式
小倍阳选股
量学牛股
短线炒股
地量选股
模拟炒股大赛
蓝马涨停
量学选股
长腿踩线
通达信
暴涨选股公式
预警选股公式
股票池
二号战法
黄金柱选股
凹口淘金
黄金十字架
本版
用户
股海明灯官网
»
量学论坛
›
入门与提高
›
学员天地
›
A股7年才迎一只保险新股 近200家保险公司仅9家上市!盘 ...
广告载入中...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查看:
1583
|
回复:
2
A股7年才迎一只保险新股 近200家保险公司仅9家上市!盘点险企坎坷上市路
[复制链接]
mcqqq
mcqqq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18-12-30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size=0.8]A股7年才迎一只保险新股 近200家保险公司仅9家上市!】7年之后,A股市场于2018年终于迎来一只保险新股——中国人保。中国人保挂牌上交所后,申请A股上市排队的公司中,暂无一家保险公司,下一只保险新股不知还要等几年。相较之下,境内资本市场银行还有15家在排队,证券公司也有3家在候审,而且银行(29家)、券商(42家)的上市数量都比险企要多出不少。
[size=0.8]7年之后,A股市场于2018年终于迎来一只保险新股——中国人保。中国人保挂牌上交所后,申请A股上市排队的公司中,暂无一家保险公司,下一只保险新股不知还要等几年。
[size=0.8]相较之下,境内资本市场银行还有15家在排队,证券公司也有3家在候审,而且银行(29家)、券商(42家)的上市数量都比险企要多出不少。
[size=0.8]这也让“保险公司为何不爱上市”这一话题再受到关注。目前,在国内179家直接保险公司(91家人身险、88家财产险公司)和12家保险集团控股公司中,上市的仅9家(不含曲线上市2家及新三板挂牌3家),分布在A股、港股和美股市场。
[size=0.8]作为重资本金融机构的一类,保险公司对资本补充有着长期需求;作为与公众利益相关的机构,理应通过上市完善公司治理和加强公众监督。一方面是自身需要上市,另一方面是被认为需要上市,保险公司上市得为何还这么少?
[size=0.8]9家险企上市的背景
[size=0.8]目前我国仅有9家保险公司直接上市,包括中国人寿、中国人保、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新华保险5家在至少两地上市,人保财险、中国太平、中再集团、众安在线为在港上市。若算上通过天茂集团、西水股份实现曲线上市的国华人寿、天安财险,以及在新三板挂牌的永诚保险、众诚保险、锦泰保险,上市的险企也不过14家,从数量上看,远不及成功登陆资本市场的银行和券商。
[size=0.8]从9家直接上市保险机构来看,其上市背景大致包括四类。
[size=0.8]第一类是国有保险机构改制及上市。2003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再保险全部完成重组改制,人保财险2003年11月在香港上市;中国人寿股份2003年12月在纽约和香港上市、2007年1月回归A股,实现“三地上市”;中国人保集团和中国再保险后分别于2012年、2015年在港上市。
[size=0.8]第二类是利差损下资本金面临不足,大致在2004年至2007年,出现一波险企上市潮。包括人保财险、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中国太保,都是在此背景下陆续登陆资本市场。
[size=0.8]第三类是一些业务激进的险企“还旧债”,通过上市解决偿付能力不足问题。比如2011年12月,新华保险A+H股同步上市融资,紧接着在定增融资140亿之后,将偿付能力充足率从仅30%多提升至100%以上,再增至150%以上,分步化解了偿付能力不足的危机。
[size=0.8]第四类是充实资本金,支持业务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国人保和中再集团先后于2012年、2015年上市,2017年众安在线作为保险科技第一股在香港上市,成为首家以亏损状况实现上市的保险公司,以解决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
[size=0.8]重资本行业,实收资本超过6300亿
[size=0.8]无论是弥补偿付能力不足,还是进一步壮大资本实力,险企上市融资的主要用途都是资本充实。这也与保险业的重资本属性相关。
[size=0.8]“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国务院副总理刘鹤5月份在“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上提到的这句话,对应的就是金融机构开展业务要有自己的“资本”,业务发展必须有与之对应的资本做保障。
[size=0.8]保险业很早就建立了“资本”的概念,并在2008年施行《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管理规定》(偿一代)时,建立了资本监管制度(偿付能力监管)。由此,偿付能力监管成为与公司治理、市场行为并行的保险监管抓手之一,保险公司资本是否真实、自有、充足,也是保险业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偿付能力不足的,会有业务限制;偿付能力充足,则是一些创新业务放行的前提。
[size=0.8]“偿二代”已从2016年开始运行,对险企的资本要求从粗放的规模导向转为精细的风险导向,保险机构受到相较偿一代更严格的资本监管。目前偿二代启动二期建设工程,有分析认为,保险机构的资本要求会继续提高。
[size=0.8]事实上,保险业此前几年快速发展,对资本的需求已在不断提升,增加注册资本金一直是近几年的行业现象。仅以寿险公司来说,截至2017年末,据记者统计数据显示,注册资本在百亿以上公司就达到13家,最高的平安寿险达到338亿元。近三年有过增资的寿险公司,数量达到42家,占比过半。
[size=0.8]另外,券商中国记者独家获悉的一份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底,保险行业的实收资本金约为6300亿元,较今年初增加约540亿。
[size=0.8]一家中小险企副总裁向券商中国记者表示,保险公司与银行一样,都是重资本行业,对资本的补充需求会长期存在。
[size=0.8]融资渠道有限,近年主要依靠资本补充债
[size=0.8]一位保险监管人士称,对资本有着强需求的保险业,融资渠道近年虽然逐渐多样化,但仍比较有限。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非上市险企、中小险企的融资需求非常迫切。
[size=0.8]2014年11月,原保监会发布《保险公司资本补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保险公司可以用至少8种工具补充资本,包括普通股、优先股、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债务性资本工具、应急资本、保单责任证券化产品和非传统再保险。
[size=0.8]目前保险公司融资渠道主要包括股东增资,但这一方式越发面临股东资金不充裕的问题,新引入股东增资也不易。
[size=0.8]2004年次级债融资渠道打开后,成为保险公司融资的一个主要渠道,到2014年时保险业次级债发行规模约2000亿元,但次级债规模也有上限,为净资产的50%。
[size=0.8]再拓宽保险公司的融资渠道,监管部门此前确认了两项重点工作:一是推动保险公司发行优先股,二是推动保险公司发行资本补充债券。目前保险公司发行优先股的案例并不多,行业补充资本的主要方式近年主要是发行资本债券。
[size=0.8]据联合信用评级发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上半年,受前两年行业改革转型积累的压力和资本需求,保险公司境内发债情况大幅回升,仅发行的4只资本债券的规模就达385亿元,成为险企发债历史上的第三次高峰。
[size=0.8]什么限制了险企上市?
[size=0.8]一位有过保险监管经历的险企副总裁认为,保险业既属于金融业,也是一个公众型行业,影响千家万户,涉及众多人的利益,且本身也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因此,险企未来通过上市(IPO)、发行债券募集资本金应是主渠道,同时通过上市公司治理和规范,也有利推动行业规范、稳健发展。保险监管部门也曾多次表态“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
[size=0.8]既然如此,为何险企更倾向于发债而非IPO?是什么限制了保险公司上市?
[size=0.8]上述险企副总裁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size=0.8]一是保险业总资产仍然较小,全行业约16万亿,与银行业差距巨大,且产寿险行业前五家公司占据了行业约60%以上的总资产,而这些大型险企多已上市;
[size=0.8]二是中国保险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虽然增速较快,但发展水平、盈利模式和盈利能力不稳定,受资本市场波动影响较大;
[size=0.8]三是2015年以来资本市场整顿,去杠杆,整体环境尚不利于新股发行。
[size=0.8]除了这些相对宏观层面的因素,一位中小财险公司管理人士李兵则给出了更微观也更直接的“障碍”。他认为,对比A股上市有关规定以及我国保险业实际情况,行业环境不佳、财务门槛不符、高管变动频繁和行政处罚较多等四个因素,都是造成我国保险业上市数量较少的直接原因,很多保险公司在这些方面都不符合上市要求。
[size=0.8]从行业环境来看,《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下称《上市办法》)规定发行人不得具有影响持续盈利能力的情形中包括:行业地位、所处行业环境和持续盈利能力等导致的变化。
[size=0.8]在李兵看来,近年来无论是财产险公司还是人身险公司,整个行业的监管和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财产险公司寡头现象进一步凸显,中小公司发展面临较大困难;人身险公司受到政策变动影响,除了自身队伍成熟的公司外,大部分公司业务负增长。除个别公司外,大部分公司均不符合这条规定。
[size=0.8]从财务门槛看,A股IPO对拟上市公司的盈利有要求,比如主板要求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未弥补亏损。而反观保险业,中小公司经营绩效不佳,仅以2017年当年保险业经营情况来看,数据显示,81家财产险公司中有34家亏损,78家人身险公司27家亏损;即使当年盈利的保险公司,由于前期投入较大、盈利能力较弱等原因,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保险公司存在未弥补的亏损。
[size=0.8]另外,保险公司还存在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变动频繁的情况,也不符合《上市办法》规定的“发行人最近3年内主营业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变更。”
[size=0.8]而根据《上市办法》规定,“发行人不得有下列情形……(二)最近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李兵认为,仅以原保监会系统2017年为例,全年处罚超过850张,涉及了大部分保险公司,这对于保险公司证明其具有较强的内部控制能力而言是个巨大挑战。
[size=0.8]另外,一位从事海外并购的保险集团人士则提出,某些险企有信息披露方面的顾虑,也会选择不上市。从国际市场看,有一些巨头也不是上市的,并不影响发展。“日本最大的寿险公司,生命保险,是相互制保险公司,一方面是它当然无法上市,但同时我们也发现它经营得很好。”
[size=0.8]换个角度看,国内上市险企数量或许并不少
[size=0.8]对于国内保险公司上市的为何这么少的问题,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一种观点,即,保险公司上市的数量看似少,其实已经不少。
[size=0.8]1、A股上市险企比例低于美股港股
[size=0.8]相较国际市场,国内上市险企的数量如何?记者统计了美股、港股、台湾股市及A股的数据显示,美股的保险股数量占比最高,港股和台湾股市接近,A股的保险股数量占比偏低。截至12月24日,美国股市的保险股共计125只,占全部上市公司家数的2.56%;台湾股市的占比0.66%;港股占比0.61%;A股占比0.20%。
[size=0.8]值得说明的是,在美股市场上市的保险股,除了美国的保险公司外,还包括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保险公司,比如安盛、英国保诚、英杰华保险、中国人寿等;而除了保险公司外,还包括保险中介机构,类型相对多元。
[size=0.8]港股市场也与美股市场类似,保险H股也并非都来自香港本土险企,也有保诚、永明、友邦等全球型险企。截至9月末,香港共有161家获授权保险公司,其中94家经营一般业务,48家经营长期业务,其余19家则经营综合业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rd123rd
rd123rd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18-12-30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看态构趋
看态构趋
当前离线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24-2-22 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3
股海明灯官网
(https://www.178448.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Discuz!
X3.5
|
京ICP备1802043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