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上注册,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本论坛。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前不久,经济学家许小年在在柏林访学期间,应柏林华人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会的邀请,为留德学人做了主题为“中国模式失灵了吗?——从经济表现看改革的历史”讲座。
许小年说,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历程,其实是由前后两个阶段组成的。所谓的“大政府”,“强势政府”是在后一阶段才出现。从78年到90年代中后期,恰恰是政府的不断后退,民间力量的持续前进,这种“小政府”的模式,同样实现了两位数的经济增速。这两种模式,也对应于经济学所提出的实现经济增长的两条基本道路。第一条道路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来驱动经济增长。第二条道路是通过增加资源投入来驱动经济增长。
许小年把第一种模式称为“亚当斯密模式”,把后一种模式叫做“凯恩斯模式”。 在采取“亚当斯密模式”的改革开放前半段长约二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靠的不是政府的投资推动,而是民间活力的发挥和和市场机制的生效。这段时间里,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经济效率的提升。一是工业化改变了资源的配置方式,另外两大动力是私有化,即从低效的公营经济到高效的私人经济,以及国际化。在此期间,政府做的不是去取代市场主导经济活动,而是破除陈旧体制对经济的束缚,调整政策,修改法律,使其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缩小管制空间,让民间创造力得以自由发挥,最终让市场起到效率之母的作用。
许小年说,在第二种模式中,靠的是(政府)投入资源来提供经济发展的动力。“凯恩斯模式”固有的不良特性也进入了中国经济的肌体,其负面影响日益显现,现在我们遭遇的很多经济问题都肇始于此。首先,以资源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做法具有不可持续性。再大再强势的政府,它的资源投入能力也是有极限的,它不可能无限度地发钞票,也不能无止境地借债。其次,即便政府可以无限投入资源,也会碰到一堵无形之墙,即经济学上所说的“资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资本投入越多,收益率会逐渐降低,最终降至零。现在中国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是,之前投的太多,收益率已经低到再投资也驱动不了发展的境地。此外,还造成了产能过剩以及政府的大量负债。
目前中国经济确实进入了一个困难时期。许小年说, 要实现经济复苏,第一步,需要化解在凯恩斯模式下所积累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这需要不短的一段时间。其次,必须调治根本,也就是回归改革开放前半段的“中国模式”—“亚当斯密模式”。收回政府那只“看得见的手”,解放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充分信任和有效释放民间潜能,让民间多出力,让社会多发挥力量。同时政府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适当的范围内以符合经济规律的方式行动,朝着完善市场机制和明确产权保护的方向不断改革。■
|
|